对接国家特教提升计划,我校携手厦门特殊教育学校共筑艺术疗愈新平台
作者:音乐与舞蹈学院 吴瑕 来源:音乐与舞蹈学院 2025-11-18






11月13日,为响应国家特殊教育发展政策,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团队赴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合作共建交流活动。音乐与舞蹈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孙鹏、理论教研室主任黄泽盛、“嘉乐坊”艺术融创中心主任王璜、2011届校友冀聪聪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与。
本次交流活动由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厦门市海纳特殊教育基金会协同接待。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宏伟、康复部部长宫秋萍及教师张燕全程对接,为双方合作提供了专业的组织保障。双方围绕特殊教育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艺术教育与特殊群体需求的有机结合路径。
活动特邀云朵公益音乐治疗团队的专家参与,为交流提供专业支持。在鼓圈教学环节,专家通过节奏互动引导自闭症儿童(“星星儿童”)逐步打开感官通道,展现出音乐干预在特殊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现场观察显示,音乐活动能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感官统合与情感表达,为特殊教育艺术课程开发提供了实证参考。
四名学生代表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助教角色的转变。他们根据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并实施了系列音乐互动环节,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这种实践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培养了其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双目标的有效衔接。
任教于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的校友冀聪聪表示:“本次活动蕴含的育人理念,让我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的联结与爱的传递。”音乐与舞蹈学院2023级学子徐培雯、李梓涵则表示,通过与特殊儿童的直接互动,深化了自己对艺术社会功能的理解,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使命感。
本次活动聚焦探索“高校+特校”合作模式,旨在通过专业共建助力特殊教育艺术课程创新。未来,双方将建立“牵头设计+参与共创”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兼具艺术性与康复性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包括音乐疗愈课程和艺术团培训课程,持续拓展特殊儿童艺术教育与自我实现的机会。同时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这一合作既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案例。
[编辑: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陈巧恩]
[审核:彭欢[编辑:樊雨昕]
[校对:王小磊 甘丽红 陈巧恩]
[审核:彭欢]
转载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