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辅助教学 人工智能让音乐理论更有趣
作者:音乐系 童音、张印航 来源:音乐系 2024-11-18《复调》是音乐系为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声思维,强化其对多声部音乐的听觉与感知能力,通过写作与分析复调片段或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与风格适应能力。
传统复调课堂通常由教师介绍常见的复调创作手法与写作规则或带领学生赏析具有代表性的复调作品,然后由学生根据规则进行自由创作复调音乐。对于多声思维较弱的学生而言,传统复调课堂难以使他们真正从听觉(听音响)上或视觉(看乐谱)上感知到音乐中多个声部交织的形态,这对学生的纵、横向音乐思维都是极大的挑战。而人工智能平台的辅助,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同时还提升了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写作的效率。
一、人工智能让音乐可视化、具像化
在教授“对比式”复调中,通常教师要清楚地告知学生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中的“对比”,但对于识谱较慢的学生而言他们首先对于较复杂音高或节奏的乐谱难以快速阅读,同时更无法想象多个声部旋律线条同时进行的音响效果,因此很难真正理解对比是如何在音乐中体现。以如下作品为例:
例1: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VI.两个犹太人
图2
但通过播放音频加上让人工智能根据音乐描述内容生成的图片(图2)引导学生进一步赏析,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何为“对比”(图3)。
图3
同时当学生向人工智能提出问题:什么是复调音乐中的对比,请用一幅画来说明。得到如下回复(图4、图5)。人工智能的介入使教材中片面的文字描述变声形象、生动,更易理解。
图4
图5
二、人工智能让预习更有效
传统复调课堂中学生的预习方式大部分为两种:提前阅读教材或上网搜索教学视频,音乐理论教材中大量的文字与谱例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开书本也无从下手,而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真正提前做到有效的预习。人工智能平台的介入,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但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的考验,对学生信息筛选和辨别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需要辅助其正确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在大数据中区分哪些是正确、有效的信息,而非盲目地“吸收”知识。
图5为学生向人工智能提出问题:在写作对比式复调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显然人工智能的回答不全然正确与全面,红色字为教师批改部分。
三、人工智能让完成作业更“轻松”
复调音乐的写作如同一个连环锁,一但中间出现错误可能需要从第一个音开始修改,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复调写作时为了规避错误会选择一些正确但“不好听”的音,违背了复调音乐的核心之一——横向旋律的进行。复调音乐写作是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是需要正视的问题。而人工智能的介入,能及时帮助学生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图6)。
图6
图7
在复调教学领域,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通过让音乐可视化、具像化,帮助学生克服了识谱困难和想象多声部音响效果的障碍,使他们能更直观地理解复调音乐中的抽象概念,如对比式复调的特点(图7)。在预习环节,虽然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途径,但也提醒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筛选信息,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知识。而在作业完成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及时检查错误,促使学生在创作中遵循复调音乐的规则,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